常识 | 王钦若 |
释义 | 王钦若(962—1025)北宋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定国。淳化进士。咸平四年(1001)为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举南下,他密请真宗往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寇准所阻。出判天雄军(治今河北大名东),闭门待敌,束手无策。次年还朝,因与寇准不合,去职。判尚书都省,领修《册府元龟》,功揽于己而咎归于人。指责澶渊之盟为“城下之盟”,排斥寇准。大中祥符中,荐引丁谓,迎合真宗旨意,伪造天书,争献符瑞,为封泰山、祀汾阴制造舆论。大中祥符五年(1012)除枢密使、同平章事。天禧元年(1017)为相。三年,出判杭州,仁宗即位后复被重用,天圣元年(1023)再相。为人奸邪险伪。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及内侍刘承规交结,时人目为“五鬼”。王钦若 962—1025北宋大臣。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太宗时进士甲科。官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善于迎合帝意。真宗时,任参知政事。状貌短小项有赘疣,时人呼之瘿相。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南侵,钦若密请南迁,为寇准所阻,乃自请出镇大名(今属河北省)。后排挤寇准,反对寇准之主战论。其智谋过人性佞巧,时人称他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为五鬼。他与丁谓劝帝造作“天书”,封禅泰山。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为同平章事、枢密使。次年表上领衔编纂《册府元龟》。天禧元年(1017),为左仆射、平章事。两年后罢相,出制杭州。仁宗天圣元平(1023)复相,著有《卤簿记》、《彤管懿范》、《天书仪制》、《圣祖事迹》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