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陈群 |
释义 | 陈群(?—237)三国时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字长文。陈寔孙,父纪亦有声望。初从刘备为别驾,后归曹操为司空西曹掾属。东汉建安十八年(213),迁御史中丞。谏操罢复肉刑之议。魏文帝时,任尚书,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各置中正,区别人物,定其高下等第,九品中正制自此始。累迁尚书令、中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封颍乡侯。与曹真、司马懿等并受文帝遗诏辅政。明帝时,受诏与刘劭等删约汉法,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百八十余篇。官至司空。著有《论语义疏》,清人严可均辑录文十三篇。陈群 ?—236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魏国大臣。最初为刘备豫州别驾,后辞官在徐州避难。曹操破吕布,归顺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当时,曹操的大臣,刘廙的弟弟参与魏讽的谋反活动,刘廙被牵连,依法也应诛杀。陈郡为他在曹操面前讲情。曹操因为刘廙是名臣,也有赦免他的想法,因而刘廙得以官复原职。刘廙向陈群致谢,陈群说:“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三国志·魏书·陈群传》) 黄初元年(220),曹丕即位,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曹丕为争取中原豪强地主的支持,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也称九品官人法,是代表士族地主利益的选官制度。即推选各州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九品),然后上报政府,按等选用。陈群提出的这个制度,为后来形成门阀政治铺平了道路。 曹丕器重陈群,用朋友之礼对待他。加封他为侍中,升迁尚书令,进爵颍乡侯。后为镇军大将军,任中领军,录尚书事。 曹丕死,陈群受遗诏辅佐明帝曹叡,任司空,仍录尚书事。太和四年(230),曹真上表伐蜀,陈群认为军粮用度不足,上表陈述不便,明帝听从他的建议。后明帝营治宫室,他上书进谏,要明帝节省民力,勿失农时,讲武劝农,积蓄力量,待机并灭吴、蜀。明帝因此有所减省。 青龙四年(236),陈群死。谥靖侯。明帝追思他的功德,封他一子为列侯。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