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薛逢 |
释义 | 薛逢唐人。宣宗时任修撰官。奉命与崔瑑、郑言、杨绍复等修撰《续会要》。 薛逢(约806—?)唐文学家。字陶臣。河中(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元年(841)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佐崔铉河中幕。大中中,历万年尉、秘书郎,直弘文馆,预修《续会要》。为京兆畿县令,迁侍御史、尚书郎分司东都。咸通初,出为成都少尹,历嘉、绵诸州刺史。以太常少卿召还,迁给事中,官终秘书监。工赋能诗。《凿混沌赋》为时人所称。歌行学白居易,浅显平易,以此得名。近体七律亦多警策。为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所作亦多率意而成,故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评为“豪逸”而“未免失浅露俗”。著有《薛逢诗集》、《别纸》、《赋集》,均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全唐文》存其赋二篇、文十三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〇、《新唐书》卷二〇三。 薛逢 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初年(841)擢进士第。初为崔铉幕府,后崔铉为宰相,引为万年尉,直弘文馆。后历任侍御史、尚书郎。他文词俊拔,持论直切,常有微词讥讪权贵,故出为巴、蓬、緜诸州刺史。杨收、王锋与薛逢同榜及第,而才学不如他,杨收为相,逢曾有诗讥刺曰:“须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威风偶时皆瑞圣,潜龙无水谩通神。”杨衔恨在心,故遭贬谪。后杨收罢相,以太常少卿召还,历给事中。后王铎为相,逢又以诗讥之:“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尘轻。”铎怒,逢亦使朝臣上下认为偏激。官终秘书监。他的诗多怀古伤今、抒发郁闷之作,长于七律,风格俊拔。《开元后乐》、《送灵州田尚书》、《汉武宫词》、《长安夜雨》为其代表作。《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薛逢时集》10卷、《别纸》13卷、《赋集》14卷,均已不存。《全唐诗》存录其诗90首,《全唐文》存录其文15篇。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