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杨墨》北宋王安石著。旨在说明“为己”与“为人”的统一,方是圣人的“仁义之道”。认为“杨墨之道,得圣人之一而废其百者是也。圣人之道,兼杨墨而无而无不可者是也”。指出墨子之道在于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这是“为人”;杨子之道则是利天下拔一毛而不为,这是“为己”。断言由墨子之道则“不仁”,由杨子之道则“不义”,而圣人之道“必先为己”,当“其为己有余而天下之势可以为人矣,则不可以不为人”。主张“为己”是学者之本,“为人”是学者之末。作为理想人格的“圣人”的“仁义之道”,是“为己”与“为人”的统一。收入《王文公文集》。 杨墨即杨朱和墨翟。战国时流行的两个学派,《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朱主张为我,墨子主张兼爱,杨墨观点互相对立。杨朱后于墨子,曾与墨子弟子禽滑釐论争。他们又同是儒家的反对派。《孟子·滕文公下》说:“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主张“距杨墨,放淫辞”,同时,庄子学派也反对杨墨,主张要“钳杨墨之口”(《庄子·胠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