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理学类编 |
释义 | 《理学类编》初名《格物编》。元明之际学者张九韶撰。共八卷。该书是一部以宋儒语录为主的著作汇编,约成书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它以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颢、颐)、朱熹六子的著述中的言论记录为主,并酌情摘录荀子以下五十三家著作的相关语要,置于每篇之末。分为天地、天文、地理、鬼神、人物、性命、异端七类,汇编而成“使学者不得编阅诸家之书而可考乎天道性命之说”(《理学类编原序》)。编者采用先儒的“气化”说来解释天地的起源;日月星辰的形成以及云雷风雨的自然变化现象。其中也反映了有关“月掩日为之食,日掩月为之食”“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的传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引用范缜的“神灭论”观点来驳斥佛教的轮回生死之说。对秦汉以来的佛老神仙、阴阳相术、谶纬迷信,均用先儒之说,予以批驳,《理学类编》是明代的先儒语录类编中较早的一种,对当时科举考试有一定的实用性,因而得以流传一时。通行本有明嘉靖刊本、天一阁刊本等。清代被收入《四库全书》。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