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理性至上主义
释义 理性至上主义现代梁漱溟用语。对儒家人生哲学和道德修养理论的概括。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提出。认为“儒家假如亦有其主义底话,推想应当就是‘理性至上主义’”。在此以前称:孔子讲“仁”、孟子讲“良知”和“良能”,“在今日我们谓之直觉”,是用于寻求人之内在生命和宇宙大生命融为一体的那种精神境界的。认为直觉指“求善的本能”,是“人人都有的”,“人类所有的一切道德,本无不出自此”,其与理智“很有相违的倾向”,“所以孔家很排斥理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后,转而强调“理性实为人类的特性,同时亦是中国文化特征之所寄。”(《中国文化要义》)将人的文化心理分为本能、理智、理性三层,本能仅限于生物学意义,“理智静以观物,其所得者可云‘物理’”,而“理性反之,要以无私的感情为中心”,其所得可云“情理”(《人心与人生》)。其“情理”的内涵是传统伦理和向善的意志,“所谓理性,要无外父慈子孝的伦理情谊,和好善改过的人生向上”(《乡村建设理论》)。强调“理性”为最高价值,因而本能“必当从属于理性而涵于理性之中,本能突出而理性若失者,则近于禽兽矣”;至于理智,“世俗但见人类理智之优越,辄以为人类特征之所在,而不知理性为体,理智为用,体者本也,用者末也。”(同上)儒家有见于“理性”的价值,孔子“专从启发人类的理性作功夫”,“儒家没有什么教条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律而已。除了信赖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赖其他”(《中国文化要义》);而“道德为理性之事”,因此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是“以道德代宗教”。对原先以意欲、直觉阐释儒学有所修正,为其中国是伦理本位社会作论证。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