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体用
释义 体用指宇宙的本体及其作用。“体用”并称,始见于《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以“体”为形体,“用”为形体之作用,认为万物同生宇内,而形体有异,虽变动不定,却各有其功,对人有用。三国王弼提出:“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老子注》三十八章)以精神性的“无”为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所以成,皆由“无”的作用。始赋予“体用”以本体及其作用的含义。唐代佛教华严宗澄观认为,宇宙万有均为“法界”这一精神性本体之作用。(见《华严策林》)刘禹锡主张:“‘空’者形之希微者也。为体也不妨乎物,而为用也恒资乎有,必依于物而后形焉。”(《天论中》)以空间的细微物质为体,万物之形体为其用,而与玄学、佛学观点相对立。北宋张载进而以“气”为宇宙本体,其聚其散为用。认为“体”是永恒的深微的物质存在,“用”是其外在的表现。(《正蒙·神化篇》)南宋朱熹继承程颐“体用一源”(程氏《易传序》)说,谓:“自太极至万物化生,只是一个道理包括,非是先有此而后有彼,但统是一个大源,由体而达用,从微而至著耳。”(《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认为“体”是“微”不可见的精神现象“理”或“太极”,为万物之本源;“用”是“体”之显现和作用。强调有体必有用,反对将体用分离。明清之际王夫之则以体为物质之体,以用为物质之作用,指出“天下之用,皆其有者也,吾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岂待疑哉?”(《周易外传》卷二)
体用中国哲学史的一对范畴。①体指形体、形质、实体;用指功能、作用、属性。《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唐崔憬《周易探元》卷下:“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认为天地是体,产生万物的功能是用;动物的形躯是体,灵识是用;植物的枝干是体,生性是用。明清之际王夫之以真实存在的“实有”为体,“实有”的功能、作用为用:“天下之用,皆其有者也。吾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岂待疑哉?”(《周易外传》卷二)近代孙中山以物质为体,以精神为用:“中国哲学亦恒言有体有用。何谓体?即物质。何为用?即精神。”(《军人精神教育》)②体指本体、本质,用指现象。三国魏王弼《老子注·三十八章》:“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以“无”为世界本体。北宋王安石以静止状态的元气为体,以元气的运动为用:“道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间。”(《老子注》)二程、南宋朱熹以“理”为体,以“象”为用:“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程颐《易传序》)在性情关系上以性为体,以情为用:“仁,性也;恻隐,情也。性是体,情是用。”(《朱子语类》卷五)③体指根本原则,用指具体方法。清张之洞《劝学篇·会通》:“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西方的科学文化辅助中国的名教。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批评张之洞“中体西用”说割裂了体用关系。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