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萧詧 |
释义 | 萧詧(519—562)南朝梁宗室。字理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中大通三年(531),封岳阳王,历琅邪、彭城太守,东扬、雍等州刺史。及萧纲被立为太子,内怀不平。乘朝政多弊,自谋发展,以襄阳(今湖北襄樊)形胜,可为据守,遂锐意树恩百姓。于是境内称治。梁元帝即位,遣兵攻河东王誉,遂以救兄誉为名率众伐江陵(今湖北荆州),不克而还。惧襄阳不能自固,遂于大统十五年(549)遣使西魏称藩。丞相宇文泰以杨忠赴援襄阳,策命为梁王。魏恭帝元年(554),于谨破江陵,改命为梁主,以江陵一州为辖境。次年称帝,年号大定,是为后梁。部将尹德毅劝其弃魏自立,不听。后感士众被虏入关,又恨襄、樊被夺,追悔莫及,乃著《愍时赋》。忧愤而卒,谥宣帝,庙号中宗,在位八年。著有文集及《华严义疏》等,并行于世。 萧詧(519—562)即南朝后梁宣帝。公元555—562年在位。字理孙。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幼好学,善属文,尤善佛义。普通中,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中进封岳阳郡王,为东扬州刺史。中大同初,为雍州刺史。太清中,称藩于魏,魏立为梁王。元帝败没,建号于江陵,改元大定。谥曰宣皇帝。《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十首。生平事迹见《周书》卷四八、《北史》卷九三。 萧詧 519—562即后梁宣帝。南朝后梁皇帝。公元555—562年在位。字理孙,梁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幼好学,善属文,尤长于佛义,特为梁武帝喜爱。初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531),进封岳阳郡王,任东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因梁武帝立萧纲为太子,他心怀不满,加以看到朝廷中弊政很多,有衰亡之象,阴有异志。中大同元年(546),任雍州刺史。到任后勤于政事,境内大治。侯景叛乱,湘东王萧绎以平叛为名,向湘州刺史萧誉(萧詧兄)征兵征粮,萧誉不从,被攻杀。他便投靠西魏,被封为梁王。承圣三年(554),引西魏军攻破江陵(今湖北江陵),杀梁元帝萧绎。次年,于江陵称帝,年号大定,史称后梁。后梁向西魏称臣,并割让雍州,仅占有荆州一州之地,实为西魏附庸。死后被谥为宣皇帝,庙号中宗。性多猜忌,不拘小节,然知人善任,对将士有恩,故能得其死力。不饮酒,不好色,生活俭朴,颇有时誉。晚年既耻于受北朝控制,常怀忧愤,每诵“老马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未尝不扼腕叹息。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