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姚崇 |
释义 | ![]() ![]() 姚崇(650—721)唐散文家。字元之,原名元崇。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人。举下笔成章科,授濮州司仓参军。迁夏官郎中、侍郎。圣历三年(700),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兼相王府长史。神龙元年(705),参与谋诛张易之兄弟,以功封梁县侯。旋出为亳、宋等州刺史。睿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中书令。为太平公主所忌,出为申、徐等州刺史。先天二年(713),玄宗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开元四年(716),罢相。与宋璟同为开元名相,史称“姚宋”。原有集,已佚。有《六诫》一卷。《全唐诗》存其诗六首,《全唐文》存其文二十四篇,《唐文拾遗》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九六、《新唐书》卷一二四。 姚崇 651—721陕西硖石(今属陕西)人。少倜傥,有气节,长乃好学。以才受濮州司仓参军,迁夏官郎中。圣历三年(700)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张易之因私事有求于崇,崇不允,易之谮之于武后,降崇司仆卿,出为灵武道大总管。张柬之谋诛张易之、张昌宗、崇参与机密,以功封崇梁县侯。睿宗立,崇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中书令。 玄宗为太子时,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崇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公主怒,贬崇申州刺史。玄宗即位,欲以崇为相,崇跪陈十条,玄宗以为可,翌日拜崇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崇奏请僧尼还俗,玄宗乃令一万二千余僧还俗为农。开元四年(716),山东蝗虫成灾,民唯祭拜,坐视蝗虫食禾苗,崇极谏扑蝗,玄宗应允,仅汴州一州即扑杀蝗虫十四万石。玄宗临朝,其它宰相畏帝威,不敢言,唯崇果断,因此崇得以独佐帝裁处朝政。时政府机构臃肿(仅宰相就有十七人),政府开支甚巨,崇谏帝减削冗员,节约费用。张说与岐王过从甚密,常乘车出入王府,崇奏知玄宗,玄宗出说相州刺史。崇二子在东都洛阳,所行颇有不轨,魏知古告之于玄宗,玄崇召问崇,崇据实以告,玄宗爱崇不以私废公。崇为相五年,引宋璟自代,于是玄宗免崇宰相,更授开府仪同三司。崇病,嘱其子女待其死后薄葬,不可随葬金玉。卒赠杨州大都督,谥曰“文献”,追赠太子太保。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