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宋恕
释义 宋恕(1862—1910)清末浙江平阳人,初名存礼,改名恕,字燕生,晚年改名衡,字平子,号六斋。光绪八年(1882)与陈虬等创求志学社。后在上海阅江南制造局所译西籍。十五年居杭州,肄业诂经精舍。十七年居上海,著《六斋卑议》,抨击程朱理学,指斥社会黑暗,建议广立学会与图书馆,主张仿英、美、日等国章程,举办议院、报馆和学校。次年赴京上书李鸿章,陈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之策。二十三年在杭州主编《经世报》,宣传西学与新知,支持变法维新。戊戌政变后,知国事不可为,畏祸自悔。二十七年在杭州求是书院任教,与陈黻宸(介石)、陈虬(蛰庐)并称“浙东三杰”。二十九年游历日本,归国后任山东学务处文案。宣统元年(1909)撰《宋平子新字》,仿日本假名创新字七百七十个,为切音文字方案,未刊。另著有《朝鲜大事记》、《历下杂事诗》等。
宋恕(1862—1910)近代思想家。原名存礼,改名恕,晚年更名为衡。小字燕生,又字平子。号六斋。浙江平阳人。曾师从名儒孙锵鸣、俞樾。清光绪十六年(1890)谒张之洞,力陈变法,不听。次年谒李鸿章,呈《六斋卑议》,被委为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光绪二十九年游日本,次年回国。后应山东巡抚杨士骧聘,任总务处议员兼文案。言论激烈大胆,思想独具特色,被时人誉为“东瓯之怪”,“梨洲以后一天民”。政治上主张“废官制、去阶段”,对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想甚为向往,“期于大倡梨洲之学”(《复章枚叔书》)。要求向西方学习,主张“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易西服”。以为“欲更官制,改议院,改制令,必自易西服始”(《上合肥傅相书》)。激烈批判程朱理学,以为“学问之亡,极于赵宋,其思也有桎,其辨也无烛,思辨愈苦,情理愈晦,周礼之效绝,苍生之祸烈矣!”(《六斋卑议自叙》)主张“排洛闽之伪教以复洙泗之真教”(《致夏穗卿书》),认为孔子的“真教”与西学相一致,《四书》、《五经》“何语不与今之泰西政教、论议若合符节”(《致钱念劬书》)。晚年回顾与康有为、谭嗣同学术异同时说:“弱冠以后,极端主张唯物论,与彼派主张唯心论,益不能合”;“谭氏《仁学》,唯心派之哲学也,故其大处与衡不合,昔曾与面争屡矣”(《又致次饶书》)。以宋为界,断言宋以前女再适或男再娶“均为名正言顺之举,古圣所许,不为失节”。“自洛闽遗党献媚元、明,假君权以行私税,于是士族妇女始禁再适”(《六斋卑议·旌表》),认为妇女守节乃程朱理学所造成。力倡婚姻自主,“无亲无父者,悉听男女自主”,即有亲父母者,“仍须本男女于文据上亲填愿结”(《六斋卑议·伦始》)。为近代最早、最系统地批判“夫为妻纲”和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家。著作二十多种,大半散佚。已刊行的有《六斋卑议》、《六斋无韵文集》、《六字课斋津谈》、《宋恕日记》等,有《宋恕集》。
宋恕(1862—1910)近代诗文家。初名存礼,更今名,字燕生,晚更名衡,字平子,号六斋。浙江平阳人。孙锵鸣之婿。师从孙衣言、俞樾。光绪八年(1882)与陈虬等创求志学社,十五年肄业诂经精舍。居上海,著《六斋卑议》抨击程朱理学,有变法思想。戊戌变法期间,主编《经世报》。又任教于杭州求是书院。后游历日本,归国任山东学务处文案。陈诗谓其文“和雅类东汉人,不矜华藻而雅有典则”,其诗则“静穆多似宋人”(《事略》)。著有《六斋有韵文集》、《六斋无韵文集》、《山左陈言录》,今人辑有《宋恕集》。生平事迹见马叙伦《平阳宋君别传》、陈诗《宋征君事略》。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