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菩提
释义 菩提梵文 Bodhi 的音译。意译“觉”、“智”等。佛教名词。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据佛经记载,释迦于菩提树下,独坐冥想,经过若干昼夜,豁然大悟,成“最正觉”(佛),故名。《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一般指觉知人生皆苦,因而厌弃身世,断除烦恼,进入佛教的最高精神境界。但各宗派在解释上有所差异,有以“无相”之般若智慧为“菩提”;有以先天具有的“佛性”为“菩提”;有以“菩提”仅为佛所具有。
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觉”、“智”等;旧译借用老、庄术语,曾译为“道”,谓通向佛教涅槃之路。佛教用语。指对佛教“真理”的豁然开悟,如人睡醒、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广义说,凡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通称“菩提”。《大智度论》卷四:“菩提,名诸佛道。”与佛教最高“智慧”含义相近。卷四十四鸠摩罗什注云:“菩提,秦言‘无上智慧’。”由于“菩提”一词涉及对佛教根本义理的理解,各个宗派在运用上不尽相同。《维摩诘经》僧肇注:“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此即以觉知“无相”之般若智慧为菩提。《大乘起信论》以“觉”为“法界一相”、“如来平等法身”,此即以先天具有的“佛性”为菩提。另有一种“菩提”,唯佛具有,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小乘分菩提为三十七种,称“三十七菩提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