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格调说文论术语。“格”,指表现思想内容的体格;“调”,则为语言的音调。较早将之作为诗歌创作之本的是明代前后七子。李梦阳称“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潜虬山人记》)。清沈德潜受其影响,以为“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说诗晬语》),又论“长篇必伦次整齐,起结完备,方为合格;短篇超然而起,悠然而止,不必另缀起结”(同上),前者论调,后者论格。沈德潜评诗以“温柔敦厚”为极则,故于诗歌音律方面亦强调归于雅正,“格调”之说,反映出其封建正统的诗论实质。据此编选的《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在当时诗坛产生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