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清初史地学
释义

清初史地学 

清代的史地学有可观的成就。除了官修的《明史》外,私秩锁述极为丰富。编年体有谈迁的《国榷》,毕沅的《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体有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嵩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杂史笔记,有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学术史有黄宗羲的《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

清初黄宗羲所创的浙东学派,专门研究明史,特别是明末的历史。浙东学派的史学家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研究历史是为了反对清人的入主中国。万斯同的《明史稿》是清朝官修明史的蓝本。黄宗羲的《南雷集》和全祖望的《鲒琦亭集》,其中所写大部分是抗清历史。谈迁的《国榷》,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也深受浙东学派的影响。

由于乾嘉时期考据盛行,历史也受其影响。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甘二史札记》、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是清代三部考史名著。特别是钱大昕的著作,于校勘文字,解释训诂,纠正谬误方面比较详尽。赵翼的《廿二史札记》,著重论证各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儒者有体有用之学”(钱大昕《廿二史札记序》),在史学考证方面,独创了一种新体例。在史学研究中,有的学者在探佚方面作出较大的成绩,他从《永乐大典》等书中找出很多失传的史料,如邵晋涵辑出的《旧五代史》和徐松辑出的《宋会要》稿。

乾嘉学者章学诚在史学研究工作中,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修纂有地方史《湖北通志》、《常德府志》、《和州志》、《永清县志》等。他认为:“方志如古国史,本非地理专门”。还认为修志是求其实用。他所著的《文史通义》提出“六经皆史”的看法。主张修史贵开创而不必墨守成规,修史要有“史意”,即有新的历史观。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