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钱宰(1302—1397)明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字子予,一字伯钧。吴越王钱镠第十四世孙。元至正进士,不仕。洪武二年(1369)征为国子助教,上《金陵形胜论》、《历代帝王庙乐章》。进国子博士,遣归。二十七年,复征与修《书传会选》,以订正蔡沈《书传》。后以年老送归。著有《临安集》。 钱宰(1299—1394)明诗文家。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元至正中中甲科,因亲老不仕,教授于乡,以宿儒称。明洪武初,以明经征修礼乐书,寻以病归。洪武六年(1373)授国子助教,曾赋早朝诗:“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有人密报明太祖,被遣归。洪武二十七年又召修《书传会选》,并献《金陵形胜论》。事毕加国子博士致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吐辞清拔,寓意高远,刻意古调,不屑为艳仄之体”,“古文虽非所擅长,而谨守法度,亦无卑冗之习”。是五代时吴越王钱氏后裔,尝自书门帖:“一门三致仕,两国五封王。”著有《临安集》。生平事迹见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六三《钱宰传》、《明史》卷一三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