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1890—1947浙江崇德(今属桐乡),生于浙江海宁。 创设中国佛学会,世界佛学会发起人之一。曾任武昌佛学院院长,闽南佛学院院长,南京中国佛学会会长,世界佛学苑苑长,《佛教日报》社社长,中国佛学会理事长,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著有《太虚大师全书》。 俗姓:吕 原名:吕涂森 学名:沛林 字:太虚 号:芬陀、昧邨、悲心、悲华 法名:唯心 笔名:太、北京僧宏空、白平、白萍、老人、老朽、朽太、华子、交芦子、芬陀、非心、昧昧、昧然、味邨、觉、泰羲、雪山老僧、密宗华兴会、绿芜、落凫、悲华、悲华子、悲华室主、群、缙云老人 人称:政治和尚 尊称:太虚大师 别名:交芦子、雪山老僧
太虚tài xū(字)沈虚中,宋代人,历官吏部尚书。
太虚1890——1947俗姓吕,本名淦森,學名沛林,法名唯心,字太虚,筆名太、覺、群、泰羲、華子、悲華、非心、芬陀、昧然、昧昧、緣蕪、落鳧,别署昧 、白平、 交蘆子、悲華主, 悲華室主、雪山老僧、縉雲老人,浙江崇德 (今屬桐鄉) 人,1890年 (清光緒十五年) 生於海寧。5歲往依外祖母於大隱庵,並隨舅父讀書。1906年5月,出家於蘇州平望小九華;11月受戒於寧波天童寺。後往依永寧寺歧昌法師受經。1907年秋,辭師往西方寺閱大藏經。1909年就學於南京祗洹精舍; 同年秋,任普陀山化雨小學教員。1910年與栖雲和尚同赴廣州宣傳佛法,並任廣州雙溪寺住持。1912年1月,在鎮江金山寺創立佛教協進會; 4月在滬加入中華佛教總會。1913年3月,任《佛教月報》總編輯。1914年10月至1917年2月,在普陀山錫麟禪院鑽研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律宗、三論宗等。1917年10月,至臺灣、日本講學。1918年8月,在上海與章炳麟等創立覺社; 11月主編《覺社叢書》,任寧波歸元庵住持。1920年2月,任西湖彌勒院及大佛寺住持。翌年三月,任西湖净慈寺住持。1922年5月,任漢口佛教會院長; 9月任武昌佛學院院長; 12月任密印寺住持。1923年4月,兼漢口佛教會宣教講習所所長。1924年7月,出席廬山世界佛教聯合會,並發起組織中華佛教聯合會; 9月辭去武昌佛學院院長職務。1926年春,與章炳麟等發起組織全亞佛化教育社。1927年4月,任南普陀寺住持兼閩南佛學院院長。1928年7月,在南京設立中國佛學會籌備處。1929年6月,任中國佛教會常務委員兼學務委員長;11月任南京中國佛學會會長。1930年3月,連任南普陀寺住持; 6月在北平小山西天寺籌建世界佛學苑,自任苑長 (後改以南京佛國寺爲世苑苑址)。1931年4月,任全國佛教徒會議執行委員; 11月任西安崇仁寺住持。翌年10月,任奉化雪竇寺住持。1935年4月,任《佛教日報》社社長。1937年8月赴四川,倡組僧衆教護隊。隨軍服務。1939年5月,當選爲雲南省佛教會理事,後被舉爲理事長; 11月任雞足佛學院籌備主任。1943年1月,與于斌等發起組織中國宗教徒聯誼會,5月任中國宗教徒聯誼會常務委員; 12月任湖南花藥寺住持。翌年1月,任歧山寺住持; 9月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設計委員。1945年春,任西安巴利三藏院院長; 12月任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常務委員。1946年6月,在上海發刊《覺群週報》,任社長; 7月在上海創設中國佛教醫院,任董事長、1947年3月13日在上海病逝。年57歲。有《太虚大師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