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胡铨
释义 胡铨(1102—1180)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邦衡,号澹庵。建炎进士。金军渡江南下,他于赣州募丁壮,保卫乡里。后至临安,任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秦桧主和,他上书力斥和议,乞斩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三人首,声振朝野,被除名,编管新州,再谪吉阳军。桧死,移衡州。孝宗即位,被起用。历国史院编修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以赈灾为急务,议和为阙政,谓和议成有十可吊,不成有十可贺。以资政殿学士致仕。著有《澹庵集》等。
胡铨(1102—1180)宋文人、学者。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授抚州军事判官。绍兴七年(1137)为枢密院编修官。八年,因上书反议和,乞斩秦桧,诏除名流昭州,十八年谪移吉阳军。二十六年桧死,遂移衡州。孝宗即位,复左奉议郎知饶州。隆兴元年(1163)迁秘书少监。后因不附和议,出为措置浙西、淮东海道,亲率兵士御敌。淳熙七年(1180)除宝文阁待制,加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卒谥忠简。为人忠正尚气节,故杨万里序其文集曰:“先生之文肖如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序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上高宗封事》慷慨陈辞,使朝野震动。他如《应诏言事状》、《上孝宗封事》亦视死如归、激昂闳切。所作诗词亦恢奇高响,多愤激慷慨语。如词作《好事近》辞意峻切,凛然无畏。诗作《次雷州朱彧秀才韵时欲渡海》写不屈之志,铮铮凛然。有《胡澹庵先生文集》、《澹庵长短句》传世。生平事迹见杨万里《诚斋集》卷一一八《胡公行状》、周必大《省斋文稿》卷三〇《胡忠简公神道碑》及《宋史》卷三七四。今人胡翯有《胡忠简公年谱》四卷,民国三十四年贵阳《中央日报》排印。

胡铨  1102-1180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进士。建炎二年(1128年)金人南下赣州(今江西),他募乡丁助官军御敌,保卫乡里。后至临安(今浙江杭州),任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金使南下招谕江南,秦桧主和,他上疏主斩秦桧和使臣王伦、参政孙近等,其文传诵一时,激励人心。惹怒了秦桧,被贬监广州盐仓,后除名编管新州。为其不平者亦均被流放。孝宗即位,被起用。起知饶州(今江西波阳),召为吏部郎官。隆兴元年(1163年),迁秘书少监兼侍讲、国史院编修官,曾上疏“愿绝口勿言‘和’字”。二年,任权兵部侍郎。时金得唐、邓、海、泗四州后,欲得商、秦地,于是发兵攻淮,胡铨领兵击退之。后在福建任地方官。由于始终反对和议,与朝廷政见分岐,于是力求去职。归庐陵,从事著述。胡铨虽颠沛流离,半生岭海,但志苦心劳,好学不厌。对经史百家之学均有所得,而且通晓绘画艺术。他推崇韩愈、欧阳修,主张以文“传道”。如《上高宗封事》中,决然表示“不与桧等共戴天”“愿斩三人头竿之藁街”。文章一出,群臣振奋,奸佞失色。杨万里曾为他的集子作序道:“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是中肯之评。胡铨的诗,颇具风采,一如其文。其词亦多激愤之语,如《好事近》直斥“豺狼当辙”。秦桧的私党张棣迎合意旨,以此词为据,向朝廷检举他“谤讪怨望”,以致被远谪海南岛。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