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胡直
释义 胡直(1517—1585)明泰和(今属江西)人,字正甫,号庐山。嘉靖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年青时从罗洪先学,后习玄、禅之旨,属王门江右学派。阐发王守仁“心学”宗旨,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之中,“吾心者,所以造天地万物者也;非是,则黝没荒忽,而天地万物熄矣”(《明儒学案》卷二十二)。谓儒释虽有“求理”与“不求理”之别,然其“视理在天地万物则一也”。批评程朱只在物中求天理,指出王门学者“但言良知,不言良知之有天则”,“不免涉于重内轻外”。注重“日用应酬”之修养,以期达到“存天理、灭人欲”之目的。著作有《胡子衡齐》、《衡庐精舍藏稿》、《续稿》等。
胡直(1517—1585)明学者。字正甫,号庐山。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进士。出为湖广佥事,领湖北道,晋四川参议,寻以副使督其学政。后又任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从学于欧阳德、罗洪先,为王守仁再传弟子。说“吾心者,所以造天地万物者”,“理在心,不在天地万物”(《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七》)。认为儒佛在“天地万物不外乎心”这点上是相同的,只是在语言表述上有差别,儒“主在经世”,其学止于“尽心”,视天地万物为“有”;佛“主在出世”,其学止于“明心”,视天地万物为“无”。反对程朱学派的“穷理致知”说,认为格物是“反求诸其身”,“反求诸己”,“万物皆备,反身而诫皆格物疏义也。”(同上)有《胡子衡齐》。
胡直(1517—1585)明诗文家、学者。字正甫,号庐山。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少工古文辞,后从欧阳德、罗洪先学。尝与门人讲学于螺水上。学宗王守仁之说,文章雅健有格,无抄撮语录之习,诗则较平衍。著有《衡庐精舍藏稿》,另著有《胡子衡齐》。生平事迹见明耿定向《天台集》卷一二所作墓志铭、《明儒学案》卷二二。

胡直  1517—1585

字正甫,号庐山,吉安泰和(今属江西)人。明世宗嘉靖进士,历官湖广佥事、湖北道、四川参议、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等。少嗜词章之学,二十六岁始从王守仁弟子欧阳德问学,后又拜罗洪先为师,习王氏心学。又曾从陈大论、邓鲁等学道学禅。提出“理在心,不在天地万物”、“吾心者,所以造天地万物”(《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七》)的观点。其论为学之顺序,不苟同于程朱与陆王,主张以心性为先,认为良知中有“天则”在,不可以随意变化圆通,反对“重内轻外”,认为凡日用应酬可见之行者,皆为所学之事,不必探索于高深,测度于渺茫。于佛、老二氏,持否定态度,但不反对用老、佛之言,认为儒、佛之分在于“经世”与“出世”,提出“释氏者,虽知天地万物之不外乎心,而卒至于逃伦弃物。若是异者,非心之不实也,则不尽心之过也。(《胡子衡齐·六锢》)强调心学与力行不悖,注重践履,讲求实际。在知行关系上,主“知行合一”说,认为真知必须躬行,真知是含有行的知,真行是含有知的行。其论政治,则以百姓为国家之元气,指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认为“天下大计有三”即正圣功,豫人才,培元气。(《衡庐藏稿·启江陵张相公》)著有《胡子衡齐》等,后人辑为《衡庐精舍藏稿》、《续稿》。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