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羊祜 |
释义 | 羊祜(221—278)西晋泰山南城(今山东平邑南)人,字叔子。世吏二千石。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掌机密。迁中领军,悉统宿卫,入直殿中,执兵之要,事兼内外。参预代魏密谋,进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封巨平侯。泰始初,擢尚书左仆射、卫将军,给本营兵。五年(269),任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屯田八百余顷,广积军粮。后加车骑将军,以未能救吴降将步阐,贬为平南将军。缮甲训卒,增强戒备,并造船只,大治水军,筹备伐吴。咸宁二年(276),除征南大将军,奏荐王濬监益州诸军事,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又上疏请伐吴,朝议多不同,未行。镇襄阳十载,甚得江汉众心。四年,以病求入朝,面陈伐吴计,武帝遣中书令张华就问筹策。十一月病重,举杜预自代。寻卒。襄阳百姓于岘山建庙立碑以祀,游者望碑流涕,因名“堕泪碑”。著有《老子传》,已散佚。 羊祜(221—278)西晋散文家。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司马师妻弟。博学能属文。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参与机密,封南城侯。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后,为尚书左仆射。武帝欲灭吴,以为都督荆州诸军事。为官清俭。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曾著《老子传》。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七篇。生平事迹见《晋书》卷三四。 羊祜 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士族出身。魏末,曾任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要。后升为中领军,统禁军,宿卫皇宫,兼理内外朝政。参与司马昭的代魏密谋。昭死,协助司马炎代魏称帝。晋初任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今湖北襄阳)。在镇开屯田八百余顷,使江汉间日渐富庶,有十年的粮食积蓄。泰始八年(272),吴西陵(湖北宜昌东)督步阐来降,羊祜率兵五万前去接应,但吴将陆抗率兵三万攻破西陵,杀步阐,羊祜因之降职为平南将军。祜虽与陆抗对峙,但讲信义,不为偷袭之计。双方每每互通使节,各保疆界,故江汉间彼此相安无事。祜也缮甲训卒,长期作灭吴准备,并多次上疏请出兵平吴,以为东吴国内政治腐败,人心不齐,而晋朝兵强势盛,宜沿长江水陆俱进,一举克吴。因朝中异议较多,其建议未被采纳。性刚直,不与荀勖、冯沈等奸佞之徒为伍,亦不屑于王戎、王衍之流的玄谈,故朝中时有人进谗言诋毁他。处事谨慎,虽为朝廷佐命功臣,不肯居贾充、裴秀等司马氏近臣之上,坚辞过高封赏。每上疏,皆焚草稿,深恐招祸。不借权势营置私产,时人敬之。临终,举杜预代督荆州。荆州之民闻其死,为之罢市,并建庙立碑以纪念他。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