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禅梵文Dhyāna(禅那)音译的略称。意译为“思维修”、“弃恶”、“静虑”、“功德丛林”等。佛教名词。指一种定心的思维修习活动。按修习次序,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称“四禅”或“四静虑”。中国佛教习惯将“禅”与“定”合称“禅定”。《大乘义章》十三:视“禅”为“禅定”之别名。参见“禅定”。 禅梵文Dhyāna的音译“禅那”之略,意译“静虑”、“思维修”、“弃恶”、“功德丛林”等。佛教用语。谓心注一境、正审思虑。《俱舍论》卷二:“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故,审虑即实了知义。”《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三:“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静虑。”认为能使心绪宁静专注,便于深入思虑义理,故又称为“善性摄一境性”。按修习层次,共分四种,称四禅或“四静虑”。中国习惯把“禅”和定并称为禅定,含义比较广泛。《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等将“禅那”作定慧解释,并转义为禅宗之“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