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太一 |
释义 | 太一①至极唯一之意。《庄子·天下》谓老子之学“主之以太一”,实为“道”之别名。《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认为“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礼记·礼运》:“礼必本于大一。”孔颖达疏:“必本于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极大曰太,未分曰一,其气既极大而未分,故曰大一也。”“大一”即“太一”。认为太一是天地未分时的混沌元气。太一又指太古之时。《荀子·礼论》:“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礼,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王先谦集解:“大读为太,太一谓太古时也。”②神名。或作大一、泰一。初为道家用语,系宇宙本根的代称。后被作为上帝的别称。《史记·天官书》张守节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太一的祀典甚为隆重。《史记·封禅书》载:“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于南郊,用太牢,七日。”③即“终南山”。 太一“太”,至高至极;“一”,绝对唯一。“道”的别名。《庄子·天下》称关尹、老聃之学“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并认为“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淮南子·诠言训》:“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有时也为“元气”的别名。《孔子家语·礼运》三国魏王肃注:“太一者,元气也。”《礼记·礼运》唐孔颖达疏:“太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极大曰太,未分曰一。其气既极大而未分,故曰太一也。” 太一《淮南子》中的概念。系继承《周易》的哲学本体论而提出。一方面,“太一”类似于“太极”,《诠言训》:“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要略》:“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本经训》:“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太一”具有与“太极”一样的内涵。另一方面,“太一”即是“一”,《原道训》:“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地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其全也,纯兮若朴;其散也,混兮若浊。……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高诱注:“一,谓道也。……或说,一者,元气也。”为原始纯朴的混沌物即“元气”的代名词。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