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学贵州学派 |
释义 | 王学贵州学派王守仁心学七派之外另一学派。以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为代表。王守仁曾于正德三年(1508)贬谪至贵州龙场驿,后在此讲学前后经三年。此三年中其学术思想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提出一系列与程朱理学有别的理论,诸如良知说,“知行合一”说,对“格物致知”作了心学解释,辨析了朱陆异同,指论多年的是朱非陆之为偏见,怀疑《大学》古本,如此等等。他先后主讲龙冈书院、贵阳书院,席书亲率县诸生就教,起了教化当地少数民族作用,也培育了大批贵州人才,其中后来成为著名学者和传人,除席书外,还有汤冔,字伯元,贵阳人,嘉靖进士,历官潮州知府、生平以风节自任。刘文学,字宗鲁。贵阳人,少研心理学,正德中以举人知耀州。著有《耀归存稿》、《余历续稿》、《孏簃闲录》等。孙应鳌,清平人,嘉靖进士。著有《淮海易读》、《论学会编》、《学孔精舍汇编》、《四书近语》。说天地万物皆吾心之象。主张“无欲”以“求仁”。李渭,思南人,主张“不欲”,说“多欲则身为谿壑,竭民脂膏不足以填之”(《贵州通志·人物志》)。席书著有《大礼集议》。传人还有叶梧、张鹗翼、王杏等数十人。为“行其道”,他们于嘉靖十三年(1534)倡议在贵阳建祠祀王守仁。此派近似王学粤闽派,其传人多不著名,著述传世不广且少,《明儒学案》等籍也无载。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