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玉堂丛话 |
释义 | 玉堂丛话亦作《玉堂丛语》。笔记小说。明焦竑著。八卷。据书前自序所署万历四十六年(1618),次年作者即去世,知此书乃焦竑最后一部著作。是书略仿《世说新语》例,分五十四类,“采摭明初以来翰林诸臣遗言往行,分条胪载。”(《四库全书总目》)包括德行、政事、文学、言语等,“义例精而权量审,闻见博而取舍严。词林一代得失之林,煌煌乎可以考镜矣。”(顾起元序)它保存了明代的许多珍贵史料,文笔畅达生动。如卷一记《永乐大典》纂修过程中,由布衣而副总裁的陈济,“六馆执笔之士,凡有疑难,辄从质问。先生随问随答,未尝抵滞,疏扶剖析,咸有源委,非口耳涉猎者可比。故一时之人无不服其赅备。”王恭故家贫,曾伐柯为樵,予修《大典》中,受人讥讽。《大典》成,授翰林典籍,“居顷之,投牒归”,“布衣萧然,不慕名利”。余如高启、高棅、杨士奇、丘濬等皆有记述。有万历四十六年曼山馆初刻本。1981年中华书局校点排印出版。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