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海都之乱
释义

海都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与元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蒙古诸王海都发动的武装叛乱。海都系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蒙哥即大汗位后,镇压了窝阔台后王的反抗,海都心怀不满。蒙哥死,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对抗忽必烈。阿里不哥败降,海都返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一带封地,与术赤后裔诸王相勾结,于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发动叛乱,建窝阔台汗国。为牵制海都,忽必烈曾册封察合台曾孙八剌为察合台汗国之汗。但八剌败于海都后,又与之结盟,海都势力更加扩大。至元七年,八刺死。至元九年,海都立八刺子笃哇为汗。二者互相勾结,在西北地区不断骚扰。至元十二年,忽必烈命右丞相安童辅佐皇子那木罕镇守西北,蒙哥子昔里吉,诸王脱脱木等随行。至元十三年夏,昔里吉与阿里不哥子药木忽儿等发动叛乱,拘系那木罕与安童等,并东犯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忽必烈急令南下攻宋的元帅伯颜北征,击败昔里吉,收复和林。诸叛王或兵败被俘,或被迫归降。至元二十一年,那木罕、安童获释回朝。至元二十四年,乃颜之乱发生,海都连连窜扰,与之配合。至元二十六年,海都军进逼和林,围攻皇孙铁穆耳。同年七月,忽必烈率军亲征。海都自知不敌,慌忙逃遁。忽必烈回大都后,命伯颜、玉昔帖木儿等先后主持西北军事,海都势力被逐出金山(即阿尔泰山)之外。成宗即位后,海都、笃哇虽几度企图卷土重来,但终为政府军所败。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海都败死。大德七年,笃哇投降。大德十年,海都子察八儿被迫归附。这场叛乱终被平息。

海都之乱 

至元初年,忽必烈巩固对中原汉地统治后,立即着手恢复大汗对西道诸王的政治控制。他诏令窝阔台后王海都入觐,把察合台系诸王八剌从朝廷派回察合台兀鲁思,控制当地局势。海都以其父合失失能承袭汗位,即自己要求袭汗位为由,一直心怀不满,因此拒不入朝。至元五年(1268),海都在按台山挑起兵端,发生叛乱。次年,他与察合台兀鲁思汗位的八剌和术赤后王忙哥贴木儿在答剌速河谷举行忽里台,划分各自在中亚草原的势力范围及河中农耕区的财赋收入,联合反对大汗和伊利汗阿八哈。忽必烈为阻止海都势力的扩张,册封八剌为察合台汗国之汗,以争取察合台汗国服从中央夹击海都。察合台汗国军队在锡尔河击败海都,海都又求助术赤后王忙哥贴木儿,击败八剌。后来,海都请窝阔台孙乞卜察克调解,双方结盟,海都势力反而伸展到察合台汗国境内。八剌死后,海都立八剌子笃哇为汗。海都与笃哇勾结一起,在西北地区不断进行骚扰。二十二年,骚扰畏兀儿都城火州(吐鲁番高昌故城),大掠后退兵,以后又连续进犯畏兀儿地区。二十五年,海都、笃哇举兵东犯,次年春,掠称海,至杭海山,击败镇边宗王那木罕以及甘麻剌。进据和林。同年,忽必烈率军亲征。海都得知忽必烈亲征,急忙逃遁。忽必烈命伯颜负责西北军事。世祖去世时,海都已被逐出阿尔泰山之北。成宗即位后,从大德元年(1297)至四年,元军与海都、笃哇在北边又屡次交锋。大德五年,海都率察合台、窝阔台系后王四十余人大举东犯,与海山军大战于和林北迭怯里吉之地,海都军溃,后二月,再战于合剌合塔之地,又败。海都不得克而退,在路上得病死去。其子察八儿继立。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