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拾遗
释义
拾遗①官名。唐垂拱元年(685)始置左、右拾遗各二员,分隶门下、中书两省,掌供奉讽谏。从八品上,为士人清选。宋初多出领外任,不专任谏职。端拱元年(988),改正言。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复旧名,掌规谏讽谕,隶中书门下省。绍熙二年(1191)又改正言。辽置左、右拾遗,分隶门下省左谏院、中书省右谏院。金亦置,正七品。明建文时,通政使寺及六科之下均设,分左、右,成祖即位后罢。②指对四品以上官员的弹劾。明制,凡考察之年,四品以上大臣具疏自陈,由皇帝裁定去留。确定去留后,而居官有遗行或不称职者,由科道官纠劾,谓之拾遗。遭此劾者,通常难以获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