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道德哲学 |
释义 | 《道德哲学》现代张东荪著。1930年中华书局出版。自称注重“思想之基础”,“根据原著提取需要”,“藉问题之迭变以明思想之进化”。共六章,第一章为序论,后五章分别论述“快乐论与功利论”、“克己论与直觉论”、“厌世论与自主论”、“同情论与进化论”、“完全论与自我实现论”等道德哲学的重要问题。吸收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的思想,提出“综合论的伦理学”。主张以文化解释道德,视“道德者文化之一方面”,相对于经济、政治、学术而言,道德是“对于行为方面有所‘律则者’”。又应用康德的“实践理性”观念说明道德的来源及其进化,进而划分“习俗道德”(群体道德)、“个人道德”(公民道德)、“理性道德”(反复思考之道德)为道德进化之三时期,以理性道德为“最高的道德”,并充实于儒家传统的“诚”、“仁”等概念作为基本内容。针对当时有人片面理解道德的作用,主张“道德在一方面为绝对不可缺”,“他方面又不能仅恃道德一端”。认为“道德有创造与抑禁之两方面”,“两方面之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又强调“欲使文化常进而其中之个人无有堕落,则惟有以道德与法律教育等相辅而行”。反映了作者在道德与文化、道德的进化、道德的社会作用方面的独特见解。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