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张允随 |
释义 | 张允随(1693—1751)清汉军镶黄旗人,字觐臣,号时斋。康熙末以貲入官。雍正初擢楚雄知府,为总督鄂尔泰所赏识。曾主持云南铜厂事务,整顿旧矿,复开新矿,铜产大增,足供铸钱之用,因而停购洋铜。旋授云南巡抚。乾隆二年(1737)署云南总督,后授云贵总督。在滇二十余年,时值改土归流之后,留心吏治,立学校,设教职,曾疏浚金沙江千余里,开浚洱海出口。十五年入京,晋东阁大学士。张允随 ?—1751字觐臣,汉军镶黄旗人。早年捐资为光禄寺典簿,后历任江南宁国同知、云南楚雄知府。雍正五年(1727),升任云南按察使,不久,又任布政使。云南铜矿丰富,清廷铸钱时大多依赖云南铜矿。雍正前期,因铸钱量较大,产铜一时供应不足,清廷遂向国外购铜,而进口之铜又不能按时到货。张允随了解到当地铜矿尚有潜力,遂提高收购价格,使百姓积极开采。他又增开多处新厂,于是每年可产铜八九百万斤,满足了铸钱需求,停止了洋铜进口,从而为清廷节约了开支。其后,他被任为云南巡抚。他在云南任职日久,对当地形势、民情十分熟悉。雍正十一年(1733),思茅土司刁兴国会同国外的少数民族发动叛乱,蔓延数州县。张允随率军征讨,将叛乱平息。乾隆二年(1737),他代理云南总督。他上疏提出,云南水利与他省不同,云南的河流大多从山谷中下泻,水高田低。应广开沟渠,并使之盘旋曲折,从而可收灌溉之利。还应修筑蓄水塘,以防止雨后水急时泛滥成灾。诸项工程浩大,民力不能胜任。可于农闲时按田地多少分派民工,所需工料,由官库货款及由官庄变价加以解决。他的计划得到清廷批准。他还进行了金沙江的治理工作,共修筑了沿江的陆路一千余里,从而便利了当地的运输。乾隆十二年(1747),张允随实授云贵总督。他上疏说,云南各少数民族虽与汉民习俗不同,但本性善良,如治理得当,决不致激成事变。应该禁止文武官吏向少数民族私收滥派,更不许进行滋扰。苗民发生的动乱,往往是汉民中的败类促成的。他又上疏说,湘西的灾民涌入贵州挖掘野菜充饥,我已命令下属发放赈银,并已妥善安置。他的政绩得到了清廷的嘉奖。乾隆十五年(1750)他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死后,谥号为文和。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