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宗密 |
释义 | 宗密(780—841)唐果州西充(今属四川)人,俗姓何。僧人。家本豪富,少通儒书。元和二年(807)出家,受具足戒。五年,阅澄观《华严经疏》,至长安求教。长庆元年(821)北游五台山后,复回终南山(今陕西秦岭),著述弘法。因常住圭峰草堂寺,世称圭峰大师。大和时,文宗屡召入内殿问佛法大意,赐紫方袍,赐号大德,朝臣士庶皆向风问道。九年(835),甘露之变发生,卷入政争。欲隐藏宰相李训等,险为宦官仇士良捕杀。因主要阐述华严宗教义,完善该宗思想体系,故被尊为华严五祖。又力倡教禅一致,主张佛儒一源。著有《禅源诸诠集》、《华严原人论》等,凡二百余卷。卒谥定慧禅师。 宗密(780—841)唐僧人,华严宗五祖。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属四川)人。幼通儒学。28岁出家。寻从拯律师受具足戒。至长安华严寺见澄观受教,随侍数年,习华严教义。后北游五台山等地。不久入终南山圭峰(今属陕西),诵经修禅,世称“圭峰禅师”。唐大和九年(835年,一说大和二年),被唐文宗诏入宫内,讲佛法大意,赐紫方袍,敕号“大德”。卒谥“定慧禅师”。一生专事弘法著述,主要阐述华严教义,对其他宗派,特别是禅宗,亦广事撰述。曾收集诸宗禅言,著《禅源诸诠集》(已佚,存序)。对“讲者(指禅宗外诸宗)偏彰渐义,禅者偏播顿宗”表示不满,主张禅教一致,认为“顿悟资于渐修”、“师说符于佛意”(《禅源诸诠集都序》)。说一部大藏经论只有三种教,禅门言教亦只有三宗;而这三教三宗相应符合,是一味法。在人的本原问题上,分析评判了儒、释、道三家的理论,提出人的本原即是佛性之说,“一乘显性教者,说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对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有较大影响。著述凡二百余卷,有《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注华严法界观门》、《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盂兰盆经疏》、《华严原人论》等。弟子甚多,著名的有太恭、温、太锡、宗、觉、仁瑜等六人。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