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吴敬梓 |
释义 | 吴敬梓(1701—1754)清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经历世态炎凉之苦。精熟《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创作小说《儒林外史》,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病,刻划士大夫的各种丑态,反映当时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晚年还研究经学,并著有《诗说》七卷,今不存。另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吴敬梓(1701—1754)清小说家。字敏轩,一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元年(1723)诸生。吴氏家族科甲鼎盛,敬梓少时过继长房吴霖起为嗣。霖起死,族中争遗产,敬梓感慨良多,三十岁前,遂耗尽田产。三十三岁移家南京,作《移家赋》,自谓:“有瑰意与畸行,无捷径以窘步。吾独好此姱修,乃众庶之不誉。”从此卖文为生。或以为《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乃作者自况。乾隆元年(1736)开博学鸿词科,为安徽巡抚所荐,托病不赴,生活益困,作《除夕述怀诗》以自遣。终客死扬州。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为其一生所著影响最大之作,对晚清谴责小说具有重大影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此书“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除小说创作外,兼工诗文。吴湘皋序其集谓其“以名家子好学诗古文辞杂体以名于世。凡有所作,必曲折深入,横发截出,就于古人,彀率规矩而始已”。另著有《文木山房集》。生平事迹见《国朝耆献类征》卷四三五、程晋芳《文木先生传》、胡適《吴敬梓年谱》、孟醒仁《吴敬梓年谱》。 吴敬梓 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出身于仕宦家庭。到了他父亲吴霖起时,家道衰落,生活比较拮据。吴霖起曾任赣榆县的教谕,为人清高耿直,安贫乐道,鄙视功名富贵。这种性格对吴敬梓有一定的影响。 吴敬梓从小聪明过人,读书勤奋。二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他也不追求功名,而是广泛交游,以诗文自娱。后来,生活日益贫困,受到亲族的轻视,他便迁居到南京,靠卖文度日。他写的文章十分驰名。乾隆元年(1736)安徽巡抚赵国麟荐举他参加博学鸿词试,他藉口有病不去。晚年,他的生活更加贫困,经常断炊。有时,在冬夜里,他忍受不了饥寒交迫的痛苦,便绕城散步驱寒,他说这叫“暖足”。乾隆十九年(1754),吴敬梓因贫病交加而死。 他一生的著作以《儒林外史》最为著名,这部巨著大约写在作者的晚年。此外还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