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五蠹 |
释义 | 《五蠹》《韩非子》篇名。集中体现了韩非的历史发展观点。篇中把历史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几个阶段。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用“守株待兔”寓言讽刺“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守旧者,并从人口和财富的变化,说明“当今”法治的必要。把学者(儒)、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兵役者)、工商之民斥之为“五蠹”。主张除“五蠹”,“废先王之教”,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治。为韩非宣传其法治理论的重要篇文。战国末已见流传,秦始皇曾大加赞赏。 五蠹散文篇名。见《韩非子》。主要抨击当时无益于耕种的五种人,即儒生(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权贵者)和商工之民,斥其为对社会有害的“五蠹”。阐述治国须根据时代变迁而取顺应社会发展之措施,劝说人主“以法治为教”,“以吏为师”,以勤耕之民、力战之士为贵而养之,以“五蠹”之民为贱而除之。反映了韩非主张变革,反对复古,提倡法治的观点。全篇文笔犀利,逻辑严谨,而又波澜壮阔。文中运用宋人“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尖锐嘲笑了墨守成规,痴想不劳而获的蠢人形象,尤显风趣生动。后人评其文为“胸中如万斛泉涌,滚滚不竭,而纵横变化,无中生有,愈出愈奇”(袁了凡《韩子迂评》)。 五蠹《韩非子》篇名。韩非阐述历史发展观点的篇章。文中批判儒家法先王、崇仁义的观点,认为历史是进化的,“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统治方法亦应随时而变,“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主张以法治国,奖励耕战。对于违法犯禁、有碍耕战,危害社会的学者(儒士)、带剑者(侠客)、言谈者(纵横家)、患御者(奸迎私门之党人)、商工之民五种蛀虫,予以严惩。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