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李鸿章 | |||||||||||||||||||||||||||||||||||||||||||||||||||||||||||||||||||||
释义 |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 李鸿章1823—1901清末大臣、淮军头目、洋务派首领。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在原籍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后投效曾国藩作幕僚。咸丰十一年,奉曾国藩命募勇七千,建立淮军。翌年四月,由英国轮船护送到上海,伙同英、美、法侵略军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绞杀太平天国革命,攻陷苏、常,升任江苏巡抚。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今南京)后,封一等肃毅伯。次年署两江总督,调集淮军六万人赴河南对捻军作战。1867年春,授湖广总督,继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专办“剿”捻事务,先后镇压东西捻军。次年晋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1870年调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从此掌握清廷军、政、外交、经济大权,成为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和洋务派首领。1873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调文华殿大学士,仍留总督任。为挽救清朝统治,摆脱内外危机,从六十年代开始,标榜“自强”、“求富”,积极从事洋务运动,依靠外国侵略者,陆续开办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津榆铁路、漠河金矿等军事和民用企业。又利用关税购买军舰,建北洋水师学堂。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式建成北洋海军。1885年中法战争中,他主张乘胜求和,与法国订立《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奉行避战求和方针,招致战争的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签订了《马关条约》。1896年入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翌年任武英殿总裁,旋任两广总督。1901年任督办政务处督办大臣,寻总理外务部。其人揽政数十年,对外一贯反对抵抗侵略,主张妥协投降,导致中法、中日战争失败,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1896年以钦差大臣身分出使俄国,接受沙俄300万卢布的贿赂,签订出卖中国东北主权的《中俄密约》。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时,他伙同张之洞、刘坤一搞“东南互保”,伙同帝国主义镇压义和团运动。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从而把中国推向了完全半殖民地化的深渊。同年病死北京。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