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劉英 |
释义 | 劉英1886——1921名光铭,字丹書、聃述,後改名英,湖北京山人,1886年 (清光緒十二年) 生。幼從何道南、劉克家等讀書。1904年應縣試。1905年補博士弟子員; 同年冬,赴日本留學,入明治大學習政治經濟。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與留日湘赣蜀等省同志另组共進會。1908年返國。與孫武等設機關於漢口,旋歸里,運動襄河志士入會,設全盛美商店於永漋河、藉作秘密機關。1910年京山舉辦自治,為南鄉主辦人,乘機進行革命宣傳。1911年孫武等函商起義方略; 8月至漢口,參加武漢共進會、文學社之聯合會議,主張發難。議决後遂回里部署; 10月10日武昌起義; 10月12日夜在永漋河響應,襲擊駐防水漋河之襄陽巡防營,翌日,以中華民國軍政府湖北副都督名義,舉兵於永漋河,即日進攻天門,次第收復潛江、監利、江陵、公安各縣;11月黎元洪任命為攻襄代表; 12月在仙桃鎮遇安襄鄖荆招討使季雨霖,接受改编,任軍政處處長。南北議和後,授陸軍少將。同盟會湖北支部成立,被舉為支部長。國會選舉,當選為衆議院議員。1913年第二次革命失敗,東渡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1914年奉孫中山命,任湖北第三軍區司令,旋秘密返國,分設機關於襄陽、德安等處。袁世凱死後,國會恢復,再入北京,出席會議。1917年國會被解散,赴粤參加護法運動; 9月孫中山任為大元帥府參議,護法國會衆議院議員; 同年冬,任靖國軍第四軍司令,旋改為湖北靖國第二梯團司令。1920年任襄河招討使。1921年卸軍職,走嶺南,出席廣州國會非常會議。復回籍治母喪,行至漢口,衆請興師討王占元,乃樹義軍。未及行動,在法租界被逮捕,引渡武昌後,於8月4日在武昌被害。年35歲。譯著有《統帥學》、《作戰綱要》、《夜行軍》等。 劉英1903——1942江西瑞金人,1903年 (清光緒二十九年) 生。1927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工農紅軍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1934年任紅軍抗日先遣隊政治部主任。次年任紅軍挺進師政治委員,領導紅軍在閩浙邊區進行游擊戰争,開闢閩浙邊區根據地。1935年12月,曾任中共閩浙區臨時省委書記。1938年4月,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一支隊參謀長,中共浙江省委書記。1942年2月8日在温州被捕; 同年5月18日被殺害於浙江永康方岩山。年39歲。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