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都水丞 |
释义 | 都水丞官名。秦、汉为都水长副贰,西汉太常、治粟内史、水衡都尉、主爵都尉等署皆置。隋初为都水台次官,员二人,正八品上。仁寿元年(601)改台为监,历代沿置,故亦称都水监丞。大业五年(609)后增少监(少令)为都水监次官,丞降为佐贰官,品秩升为从七品。唐不置少监,复以丞为都水监(台、署)次官,兼判诸署诸津事,员二人,从七品上。北宋初不置都水监,仁宗嘉祐三年(1058)复置,设丞二员,以京朝官充任,协助判监事、同判监事外理监务,并轮流出外治河。元丰改制后,复为都水监次官,参领监务。又设南、北外都水丞各一员,各领专司,分掌地方治河事,后省置无常,宣和三年(1121)罢。南宋本监不设丞,绍兴九年(1139)复置南、北外都水丞,分别于应天府、东京置官司,十年并入工部。辽代为南面朝官。金为佐贰官,位次少监,员二人,正七品,其中一员属卫州之都水外监。元代设二人,正六品。其行都水监亦置。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