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百家争鸣
释义

百家争鸣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各学术派别互相争辩,竞相发展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反映在意识形态上,便是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道、法、兵、墨、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家,各为其本阶级、本阶层的利益,展开了关于天道观、认识论、礼法制度、社会伦理、名实关系以及政治主张等问题的大论战。有的在讲坛上发表议论;有的著书立说;有的到处游说;有的兼面有之。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和发展,对当时学术、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墨子韩非魏晋玄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严复

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自由争论的风气。“百家”一语始见于《庄子·天下》:“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言“百家”者,泛指其多,非实有其数。《庄子·天下》及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均对“百家”进行分类,汉班固据刘歆《七略》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汉书·艺文志》)。各派争论政治、思想领域的各种问题,如天道观、认识论、人性论、名实关系、伦理礼法以及各种政治主张。“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同上),又互相影响,“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同上)。百家学说中的命题包含着后代许多学说的萌芽形态,成为后代思想家的思想资料和理论形式,并被加以改造和发展。

百家争鸣 

战国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是社会阶级关系大变动时期。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后,奴隶主在经济、政治上失去了优势,但奴隶制残余还存在,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和传统观念还有广泛影响。这些旧思想、旧观念与地主阶级有矛盾的一面,但由于两者都是剥削阶级,因此又有相同性。地主阶级在批判奴隶主阶级思想的同时,又需要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作为自己统治的精神武器。这种又矛盾又互相吸收的状况在每个思想家身上表现的很不一样。战国中后期,封建割据与社会发展要求统一的矛盾也很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地主阶级不同集团和不同阶层也各有不同的主张。上述这些思想主张五花八门,形成许多流派,他们相互驳难,彼此攻击,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儒法两家的争论。随着时代、阶级关系和各阶级历史地位的变化。各流派都在不断地发生分化和转化。由于地主阶级统治地位越来越巩固,各派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地主阶级靠拢。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