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登封观星台
释义 登封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位于河南登封告成镇北。元郭守敬在周公测景台旧址北修建,兼有观象、漏刻记时、测冬夏至日景及极星高度等多种功能。明嘉靖七年(1528)陈宣撰《周公祠堂记》碑载:“观星台,甚高且宽,旧有挈壶漏刻以符日景……。”台由台体和石圭两部分组成。台基底各边长16米多,两侧有回旋踏道而达台顶,台顶方形边长8米余。整台高9.46米,下宽而上狭,再加上台顶北侧有明增建两小室,通高12.62米。两小室之间形成凹槽;小室有四窗户,两个朝北,两个在凹槽东、西壁向。然后,在此两相对窗户下沿置横梁。由横梁下至9.7484米处,即为石圭面,沿南北方向,由三十六方石铺成。经测定圭面长31.196米,宽0.53米,南端高0.56米,北端高0.62米。圭面有双水槽,可灌水取平。直壁与圭面,组成圭表。按元一尺为24.341厘米计算,则表高40尺,圭长128尺。观测日影时,横梁影投在圭面,可量影长,称“量天尺”。该台经修葺后,蔚为壮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观星台 

元代的天文台之一。位于河南登封告成镇。元代至元年间建立的二十七所观测台、站,只有此台至今犹存,此台也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天文台。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为了提高观测日影的准确度,在这里把传统的圭表改制成高表。他把宋代八尺长的表提高到三十六尺,表上再用两条铜龙抬着一根很细的横梁,使梁心到圭面达四十尺。圭面由三十六方青石和砖砌圭座组成,长31.19米,宽0.53米,高0.56米。圭的刻度很细,有尺、寸、分厘,还可读到毫。测量的精读很高,误差在2毫米之内。石圭的水平程度较好,石圭方位经七百年后与当地子午线方位仍相符合。此高表用来观测日中影长变化以决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时刻的天文仪器。明嘉靖七年(1528)于台顶修建一小室,此后被称为观星台,兼有测影和观星之用。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