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王闿运
释义 王闿运(1832—1916)清末湖南湘潭人,字壬秋,室名湘绮楼。咸丰举人。太平天囯运动时期,应肃顺之请进京,甚被尊礼。继入曾国藩幕。后从事讲学,应四川总督丁宝桢之请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归后任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山长及江西高等学堂总教习,弟子数千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民国初年,任清史馆馆长。以治经学为主,宗法公羊。诗文仿汉魏六朝。著有《湘军志》、《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文集》等,门人辑其著作为《湘绮楼全书》。
王闿运(1833—1916)近代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授翰林院检讨,复加侍讲衔。曾任肃顺、曾国藩等人幕僚,后专事教学,先后主持四川尊经书院,湖南思贤讲舍、船山书院和江西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曾任清史馆馆长,并兼任参议院参政。治经主张通经致用,所著《经子笺注》对清末今文学派深有影响。子部于《墨子》、《庄子》、《鹖冠子》俱有义解。论文提倡复古模拟,有崇古非今倾向。尝称“今人诗可不观”(《论诗法》),“自唐以来,绝无一似古之文”(《湘绮楼论文》),只有汉魏六朝的“古人之诗,尽美尽善矣”,宣称“余则尽法古人之美”(《论诗法》)。要求作品内容“必应开经义”,认为“情不可放,言不可肆”(《湘绮楼诗文体法》);但也要切忌“口言忠孝”,不讲“调丝曼声”(《为陈完夫论七言歌行》)。在文词表达形式上,要“湻(淳)雅”。主张模拟,要“取古人陈作,处处临摹”,“家信帐记,皆可摹古”(《湘绮楼论文》)。反映了模拟为文的诗文理论和追求“古雅”的美学趣味。有《湘绮楼诗文集》、《湘绮楼日记》等,门人辑为《湘绮楼全书》。
王闿运(1833—1916)近代文学家、学者。初名开运,字壬甫,一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三年(1853)举人。九年会试报罢,肃顺延为上宾。曾入曾国藩幕。自负奇才,所如不合,乃退而讲学,先后主讲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江西高等学堂。自谓:“我非文人,乃学人也。”光绪三十四年(1908),赐翰林院检讨,加侍读。入民国,任清史馆馆长。旋归。学术渊博,治经申公羊家何休之学,遂通群经。子部于墨子、庄子、鹖冠子俱有《义解》。散文肆力于先秦及《史记》,骈文为八代高格。诗为湖湘派魁首,宗法八代,下及盛唐,墨守陈规。但亦能为长庆体如《圆明园词》,亦能为李商隐风格之七言律绝。与邓辅纶齐名,世称“王邓”。评论家对其诗多贬斥,而宗尚宋诗之夏敬观则谓其“造诣卓绝”(《学山诗话》)。亦工词。著作除经、子外,有《湘军志》、《湘绮楼诗文集》、《湘绮楼词钞》、《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说诗》、《八代诗选》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二、汪国垣《近代诗人小传稿》、王代功《湘绮府君年谱》。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