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杜夔 |
释义 | 杜夔东汉末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公良。善钟律,初以知音为雅乐郎。避乱奔荆州,后归曹操,任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因令创制雅乐。魏黄初中,为太乐令、协律都尉。在职精研乐律,绍复古乐。后为文帝所黜免。杜夔 生卒年不详字公良,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三国时魏音乐家。汉灵帝时为雅乐郎。最初投奔刘表,后刘表之子刘琼降顺曹操,杜夔随之。曹操任杜夔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 杜夔精通乐器音律,听力和思力都超过一般人,左延年等人的声望都不及他。杜夔能演奏各种乐器,只是不擅长歌舞。当时散郎邓静、尹齐善于歌唱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唱宗庙郊祀的歌曲,舞师冯肃、服养通晓古代的各种舞蹈。杜夔总揽诸艺,精心研究,考证古代各种经典著作,采集近代的民间故事,传授讲习,还为之配上乐器。在当时,继承和恢复古代的音乐,都是从他开始的。 黄初年间,杜夔为太乐令,协律都尉。他让铸钟工柴玉铸铜钟,但铸出的铜钟声音清浊多不符合要求,数次要求柴玉毁掉改做。柴玉不满,诬杜夔随意评判清浊。二人都到曹操处告知此事。曹操取所铸之钟亲试,知道柴玉说的是诬妄之词,治罪柴玉,让他去养马。魏文帝曹丕即位,一次他让杜夔在宾客中吹笙鼓琴,杜夔有为难的颜色,曹丕心中不悦。后来,曹丕借故罢黜杜夔,不久杜夔死去。 杜夔的弟子邵登、桑馥、张泰都官至太乐丞,弟子陈颃为司律中郎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