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春秋繁露
释义
《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著。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缺三篇(三十九、四十、五十四),所著篇名和篇数与《汉书·董仲舒传》、《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的著录不尽相同,后人疑其不出董仲舒一人之手。宋人考其为伪书;近人疑其为后人编撰而成。内容推崇《公羊春秋》,阐发“春秋大一统”之旨,把儒家思想和阴阳家思想糅合起来,对自然和人事作各种牵强比附,建立“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体系,提出“奉天而法古”的复古主义历史观和“三纲五纪”等名教思想,把孔子神圣化,将儒家学说神学化,为巩固统一的封建制度服务。版本颇多,有明赵维垣刻本、清卢文弨校本等。注本有清凌曙《春秋繁露注》、苏舆《春秋繁露义证》等。
春秋繁露政论著作。西汉董仲舒著。十七卷。八十二篇。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取阴阳五行学说,把殷周以来的“天命”思想系统化、理论化。各篇均以阐述“春秋大一统”为旨意,建立“天人感应”系统,以“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来确立“君权神授”观,提出一整套集权统一思想,以实现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治主张。在述说其封建统治术的哲学体系的同时,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诸如“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的不合理现象,提出“限名占田,以澹不足”等反对土地兼并,限制富者为所欲为的进步主张。立论高远,逻辑性强,援引丰富有据,叙述平正通达,语言质朴平易,与汉初政论文章枯燥严峻、极事铺张的文风迥然有别。故宋代有人疑其伪。但刘熙载所言此“乃汉文本色”(《艺概》卷一)。有清抱经堂刻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清光绪五年定州王氏谦德堂刻《畿辅丛书》凌曙《春秋繁露注》本、中华书局1975年排印本。
春秋繁露书名。西汉董仲舒撰。据《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作《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等数十篇,以“说《春秋》得失”。《隋书·经籍志》著录为“《春秋繁露》十七卷”。今传本亦十七卷,共八十二篇,其中缺三篇。篇名与本传所举者多有不同,一般认为系魏晋南北朝时人辑录改编而成。“繁露”指冕旒上的悬玉。书以《春秋》立论,贯通古今如冕旒之连延下垂,故名。旨在推崇《公羊春秋》,阐发“大一统”之义。全书杂糅儒家与阴阳家学说,并加以引伸改造,形成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书中发挥《天人三策》中的“天人感应”说,将一切自然现象与人事相联系,为“君权神授”提供理论根据。又提出历史循环论的“三统”、“三正”说和把人性分成上中下的“性三品”说,以及作为封建统治秩序基本准则的“三纲”、“五常”。这些理论都适应了汉王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清凌曙曾为本书作注,苏舆撰有《春秋繁露义证》,近人刘师培又有校补之作。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