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主父偃
释义 主父偃(?—前126)西汉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复姓主父。初学纵横术,后治《易》、《春秋》、百家言。家贫,北游燕、赵、中山,不得志。乃至长安上书言事,朝奏,暮被武帝召见,与徐乐、严安等皆为郎中。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岁四迁。其所上奏如建议颁布推恩令以削弱诸侯王势力,迁徙豪杰兼并之家于茂陵,置朔方郡以备匈奴等,皆为武帝采纳。后任齐相,究治齐厉王淫佚之行,王惧而自杀。武帝怒其胁迫齐王致死,赵王又使人告发其受诸侯金,遂被族诛。《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主父偃》二十八篇,今有清马国翰辑本。

主父偃  ?—前126

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游学于齐诸儒生之间,因受排挤而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拜见卫青,卫青多次向武帝举荐他,但未得召见,后来他直接上书武帝,提出九条对策,其中八事为律令,一事是谏武帝讨伐匈奴。结果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主父偃在内朝任职期间,多次上疏言事,为削弱诸侯王势力,他向武帝建议,“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见推恩令)。他还提出,徙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内实京师,外销奸猾,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以及设置朔方郡,以省内地转输戍漕,加强防御匈奴等建议。这些建议迎合了汉武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多被采纳。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被拜为齐相,揭发齐王奸事,齐王畏罪自杀。武帝以为主父偃曾胁迫齐王,加之赵王也使人告发其接受诸侯贿金,遂下令逮捕主父偃。主父偃未仕前在外游学四十余年,“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及其得意,权倾一时,大臣皆畏其口,而争相遗金,宾客上千人,人们认为他“太横矣”。他却说:“大丈夫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后果被族诛。《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主父偃》二十八篇,早佚,今有清马国翰之辑本。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