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朱之瑜
释义 朱之瑜(1600—1682)明末清初余姚(今属浙江)人,字楚屿,一字鲁玙,号舜水。明诸生。崇祯末因不满政局,多次拒绝征召。明亡,受南明权臣马士英迫害,流亡海上近十五年,多次来往于日本、安南、暹罗等地,筹划反清复明活动。永历十二年(1659)参与郑成功、张煌言抗清活动,败后亡命日本,客居长崎、江户(东京)、水户等地,讲学二十余年,传播中国文化及建筑、农艺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受到日本学者尊重,后被水户藩主德川光圀聘为宾师,支持德川光圀建学宫并制定释奠仪注。总结明亡的教训,认识到“民心”之重要,“其心既变,川决山崩”(《阳九述略·致虏之由》),认为政治腐败的原因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反对空虚玄远之学,谓“圣贤要道只在彝伦日用”(《题颜子像》),“学问之道贵在实行”(《答安东守约问》),对宋明理学多有批评。又反对经学独尊,认为史学比经学更实际有用。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谓“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杂说》)。其思想对当时的日本有相当影响,卒后日本学者私谥文恭先生。著作大部分写于日本,日本学者编有多种版本,辛亥革命后传入中国,得到进一步整理。全部著作今人编为《朱舜水集》。
朱之瑜(1600—1682)明清之际学者。字楚屿,又字鲁屿,晚号舜水。余姚(今属浙江)人。明诸生。崇祯末,屡奉征辟,皆不就。明亡,从事抗清活动,失败后亡命日本、越南、暹罗等国。清顺治十六年(1654)参加郑成功、张煌言等反清复明的斗争。失败后,定居日本讲学二十余年。深受日本水户藩主德川光圀(国)的尊礼。卒后,日本学者私谥文恭先生。为学重实际效用和事功,反对“专在理学研究”上空谈,“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答小宅生顺问》)。“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答安东守约问》)指斥宋儒脱离社会实践,“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与安东守约书》十)。主张“经邦弘化,康济艰难”(《答林春信问》)。强调学术为政治和社会服务。认为人的善恶不取决于先天禀受气质的清浊,而决定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重视史学,认为:“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而史近”,“得之史而求之经,亦下学而上达耳”(《答奥村庸礼书》)。其学术思想对当时日本有一定影响。著作由其门人辑集、德川光圀父子刊印为《舜水遗书》。1981年中华书局汇集其全部诗文、书札问答等编为《朱舜水集》。
朱之瑜(1600—1682)清学者、诗文家。字鲁屿,号舜水。浙江余姚人。明崇祯诸生。明代屡征不出,南明福王授江西按察副使,亦不就。清兵下江南,曾于舟山组义师抗清,兵败流亡日本,欲乞师图恢复。后见事不可成,遂定居日本。先住长崎,后迁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为日人所重。卒后门人私谥文恭先生。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其学影响日本颇深。亦工诗文,其域外诗作抒爱国之情,记海外风光,尤有价值。著作今人辑为《朱舜水集》。生平事迹见梁启超《朱舜水先生年谱》、郭垣《朱舜水年谱及族系表》、中山久四郎《朱舜水先生年谱》。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