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恢复生产丰殖中原 |
释义 | 恢复生产丰殖中原东汉末年,长期军阀混战造成人民大量死亡流散,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原地区的情况尤为严重。如何恢复生产,把劳动力和土地结合起来,成为社会上最重要的问题。 曹魏统治者一方面用屯田的方法,把屯田客和佃兵同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结合起来,发展生产;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的荒地,贷给耕牛,帮助和鼓励他们发展农业生产。 当时,关中地区遭受战争破坏,人民流入荆州的有十万多家,后来听说本土安宁,大都希望返回家乡,但苦于没有耕牛等生产资料。卫觊写信给荀彧,建议实行食盐专卖,以其收入购买耕牛和农具,贷给归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并强调“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曹操接到荀彧上报,采纳了卫觊的建议,结果流人大量归还,关中逐渐丰实,收到很大效果。 魏文帝曹丕时,京兆(郡治在长安)太守颜斐针对“民多不专于农殖”的情况。命令所属各县“整阡陌,树农桑”,还督促农民在农闲时伐木做车,饲养猪狗等,出卖以后买回耕牛。以后一、二年中,家家有丁车、大牛,丰富了生产资料,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此外,曹魏时期,一些官吏还注意发展水利灌溉,在各地修造陂堨,广兴稻田。早在赤壁之战前,刘馥任扬州刺史时,就在淮南地区兴治芍陂、茄陂和七门、吴塘诸堨,灌溉稻田。之后,各地也相继兴修了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夏侯惇在陈留(今河南陈留)经营太陂;郑浑在肖、相二县界(今安徽宿县一带)兴建郑陂;贾逵在今河南南部开通贾侯渠;司马懿在淮北开通淮阳渠和百尺渠,在今陕西南部开通成国渠和临晋陂;司马孚在今河南北部经营沁水堰;刘靖在今北京地区营造戾陵陂等。以上工程的开通,使水利灌溉在中原具有相当规模,扩大了灌溉面积,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魏的官员们还注意把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向边远地区推广。皇甫隆在敦煌(今甘肃郭煌)组织传播制作耧犁和灌溉的方法,也促进了边远地区农业的进步。 经过几十年的恢复,中原地区的农业状况大为改变。不仅洛阳地区有了大量垦田,就是洛阳以外的四周各郡,垦田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关中地区垦到魏明帝曹魏时,已有余粮。淮河流域到齐王曹芳时,已是“仓庾相望”。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