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心德 |
释义 | 心德明徐爱用语。语出《答邵思抑》。指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本质。徐爱是王阳明最早的弟子,受王阳明将心的体用关系比喻为水的源头与支流、树的根本与枝叶的关系的影响,将心德当作人心的本体,将文章名业当作人心的运用,说:“心德者,人之根源也,而不可少缓;文章名业者,人之枝叶也,而非所汲汲。学者先须辨此,即是辨义理之分。”(《答邵思抑》)他批评世儒颠倒体用关系,失却做人的根本,认为“通世之痼疾有二,文字、功名也。”“二者之贼”“累于心”(《赠薛尚谦》)。“学者大患在于好名,今之称好名者,类举富贵夸耀以为言,抑末矣。凡其意有为而为,虽其迹在孝弟忠信礼义,犹其好名也,犹其私也。”(《送甘钦采》)他还指出,人有计较、忌妒、骄淫、狠傲、暴乱等好胜的“忮心”和阿比、谄侫、柔懦、燕溺、污辱、诅咒等好屈之“求心”,二私交于心中,损伤心德“公平正大之体”(《宜斋序》)。对于这些本末倒置的流弊,应当“绝之无之,而后可进于道。”(《赠薛尚谦》)他提倡为学要分清本末、体用,从根本上着手,从本源上用力,在心体上用功,主张“学如培濬溉疏,故木水在培溉其根,濬疏其源,根盛源深,则枝流自然茂且长”。他提出了培根疏源的方法和途径,说:“故学莫要于收放心,涵养省察克治是也,即培濬其根源也。读书玩理皆所以溉疏之也。”(《答邵思抑》)心德是对陆九渊“本上立根”和王阳明“良知”说的继承和发展。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