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徂徕文集 |
释义 | 《徂徕文集》亦称《石守道集》、《徂徕石先生文集》。北宋石介的著作集,共二十卷。内容有序、记、诗文、书信、杂著等。石介与当世的孙复、胡瑗齐名,被誉为宋初三先生。《文集》主要表述了他学说思想的三个部分:一是道统道;认为以封建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的“道”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夫礼乐、刑政、制度,难备也久矣。始伏羲氏历于神农、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十有一圣人,然后大备矣”(《复古制》)然它本质上“皆为万世常行而不可易之道也”(同上)。服膺韩愈的道统说,此在《读原道》、《尊韩》等文中有充分的表述,认为韩愈为大明孔子之道所作出的贡献,绝不亚于孟子,甚至超过孟子“吏部(韩愈)为贤人而卓”,称韩愈写的《原道》、《原仁》、《原毁》等“自诸子以来未有也,呜呼至矣”(《尊韩》),对“道”的解释和后来程朱所说的“天理”,本质上是相通的。二是“三怪”说。从维护儒家道统地位和华夏文化出发,对佛、老学进行猛烈抨击,指斥佛、老以及侈弱的文风(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为“三怪”,力主禁绝。他说:“天地间必然无者有三:无神仙、无黄金术、无佛”,有反对迷信的积极因素。他又认为“淫文害正”,词藻艳弱之文,有害圣人之道。惟有禁绝“三怪”才能使儒家之道“昭明于千古”,此在《怪说》中的《中国论》、《上刘工部》、《辨惑》等篇均有论述。三是进步政治观。对北宋封建统治集团中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揭露贪官暴吏对百姓的残害,“一人奉口腹,百姓竭膏血,民力输公家,斗粟不敢收”(《汴渠》)。强调对贪官暴吏的严惩“杀伤虽多,天地神明福之矣”,是“存阴德”之举。同情民间疾苦,提出“常欲饱暖天下人”,认为“民者,国之根本”。在《阴德论》、《彼县吏》、《责素餐》、《读诏书》、《又送从道》、《汴渠》、《河决》等篇中,较集中论述了这一观点。清张伯行将《徂徕文集》编入《正谊堂全书》中。有清同治福州正谊书院刻本。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