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张煌言
释义 张煌言(1620—1664)明末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幼名阿云,字玄著,号苍水。崇祯举人。南明弘光政权覆亡后,同钱肃乐等拥鲁王监国,据守浙东,官权兵部尚书加右佥都御史。鲁监国二年(清顺治四年,1647),松江提督吴胜兆起兵反清,遂监张名振水军往援,至崇明,遇飓风舟覆,脱身间道归海上。后随鲁王迁舟山。六年,舟山破,又从至福建,依郑成功。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1654),监张名振水军攻入长江,克京口,威震南京。十二年,永历帝封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与郑成功合军复入长江,陷瓜洲,取江浦,下芜湖,传檄江南郡邑,大江南北相率归服,凡得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旋成功兵败南京城下,遂孤军作战,师溃于铜陵,退守浙东。后流寓象山南田岛悬岙。康熙三年(1664),被清军所执,拒降不屈,于杭州遇害。著作有《张苍水集》。
张煌言(1620—1664)明诗文家、抗清将领。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属浙江)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南明弘光元年(1645)南京被清军攻占,与同郡钱肃乐等奉鲁王监国于绍兴,据守浙东,官至权兵部尚书。永历十三年(1659)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他别率一军到芜湖,乘胜攻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终因郑成功兵败,孤军无援而退。鲁王政权覆灭后,他又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系抗清。至清康熙三年(1664),因见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隐居海岛。为清军所获,不屈死。清乾隆间追谥忠烈。其诗文集为清代禁书,长期仅以抄本流传,其诗文名亦为其抗清业绩所掩。原有《冰槎集》、《奇零草》等集,清末始有《张苍水集》行世。生平事迹见清全祖望、赵之谦等所撰《张忠烈公年谱》。

张煌言  1620—1664

南明大臣。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属浙江)人,思宗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福王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军陷南京,弘光政权亡,随即进攻浙江。潞王朱常淓以杭州献降,浙西遂入清军之手。张煌言与钱肃乐、张名振等起兵抗清,奉鲁王临国,据守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清兵攻入浙东,他随鲁王退至浙、闽沿海,据守舟山(今属浙江)。官至代理兵部尚书。桂王永历八年(1654),与张名振两次率大军北伐进入长江,接应上游李定国部。永历十二年(1658),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升张煌言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军务。次年,与郑成功分兵两路北伐。他别率一军到芜湖,乘胜攻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江淮半壁为之震动。终因郑成功兵败南京,孤军无援而退。清廷屡次诱降,均遭拒绝,遂下令抄其家,并将其妻董氏和儿子万祺逮捕,囚于镇江监狱中。仍坚持抗清,自誓:入海仍精卫,还山尚蒯缑。后鲁王政权覆亡,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系抗清。在困苦艰难的情形下,表白自己的志操曰:宁进寸,毋退尺;宁玉碎,毋瓦全。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因见势已去,遂解散余部,隐居南田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不久被俘。押往宁波时,头戴明代文士常戴的方巾,着葛布衣裳,神气自若。途中,作诗云:“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支。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表示决心以岳飞、于谦为自己的榜样。押于杭州期间,清廷一再诱降,许以兵部尚书,遭拒绝。九月初七,解杭州凤凰山,刑前,他从轿中步出,见江上清山夹岸,赞叹大好河山。即呼拿来笔墨,赋绝命诗三首(一说四首),从容就义。葬于杭州南屏山北麓荔子峰下。著有《张苍水集》等。
相关词:
  • 张煌言不屈而死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