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宗杲 |
释义 | 宗杲(1089—1163)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俗姓奚,号妙喜。僧人。十二岁出家。遍阅诸家语录,尤喜云门宗语。后游郢州,研讨曹洞宗旨。复赴汴京天宁寺参圆悟克勤,得受克勤所著《临济正宗记》,遂以临济宗杨岐派传人,名震京师。绍兴十一年(1141),因触犯秦桧(一说与张九成结党“谋反”)被捃拾毁衣,充军衡州(今湖南衡阳)、梅州(今属广东)十余年。二十六年遇赦,恢复僧服。次年住径山,因称“径山宗杲”。三十二年赐号“大慧禅师”,故又称“大慧宗杲”。认为“诸佛菩提、畜生驴马、庭前柏子树、麻三斤、乾屎橛”均具“佛性”(《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宣称“我手何似佛手!”并谓“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反映后期禅宗“呵佛骂祖”的特点。精于禅宗“公案”,辑有《正法眼藏》。卒谥“普觉禅师”。其著述由弟子蕴闻、道先等编为《语录》、《法语》、《大慧普觉禅师普说》、《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大慧普觉禅师书》等。 宗杲(1089—1163)南宋僧人。俗姓奚,号妙喜,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西南)人。12岁出家,17岁受具足戒(一说17岁出家于东山慧云院)。初谒曹洞宗诸名宿,后至汴京天宁寺参临济宗杨岐派僧人圆悟克勤(1063—1135),得其印可,克勤并以所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不久,名震京师。靖康元年(1126)受赐紫衣及“佛日”号。后历游各地,南宋绍兴七年(1137)奉诏住临安(今杭州)径山,倡导克勤禅法,盛极一时。绍兴十一年,因不肯阿附秦桧被褫夺衣牒,充军到衡州(今湖南衡阳)。其间集先师语录公案为《正法眼藏》六卷。绍兴二十六年遇赦恢复僧服,奉朝命住明州(今属浙江宁波)育王山。翌年住径山,世称“径山宗杲”。后被赐号“大慧禅师”。卒谥“普觉禅师”。提出看话禅,即从公案中提出某些语句作为“话头”参究。影响颇大,临济宗至此复盛。其言论编为《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法语》、《普说》、《宗门武库》等。嗣法弟子有思岳、弥光、悟本、守净、道迁等。 宗杲 1089—1163宋临济宗杨岐派僧人。字昙晦,号妙喜,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十二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一说十七岁出家于东山慧云院)。遍究禅法,云游四方。初参曹洞宗诸名僧,后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宁寺参临济宗杨岐派僧人圆悟(即克勤),克勤以所著《临济正宗记》付之。苦学有得,不久名震京师。靖康元年(1126),经右丞相吕舜徒奏请,赐紫衣与“佛日”之号。曾应丞相张浚命开堂讲法,盛冠一时。绍兴十一年(1141),因与侍郎张九成议论朝廷而被秦桧夺取僧服(一说因对秦桧不满被夺取僧服),先充军到衡州(今属湖南衡阳),其间集先师语录公案为《正法眼藏》六卷;后迁梅(今属广东梅县)等地共十五年,直至绍兴二十六年(1156)才获赦免,恢复僧服。次年迁临安(今属浙江杭州)径山,因称“径山宗杲”。宋孝宗三十二年(1162),赐号“大慧禅师”,于云居山(今属江西永修),唱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卒谥“普觉禅师”。弟子蕴闻、道先等将其说教汇编为《语录》三十卷、《法语》三卷、《大慧普觉禅师普说》五卷、《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一卷、《大慧普觉禅师书》二卷等。嗣法弟子九十余人,较著名的有思岳、弥光、悟本、守净、道迁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