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太素 |
释义 | 太素汉代纬书称天地生成前的最后阶段。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引《易纬·乾凿度》,认为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经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诸分化演变阶段。“太素者,质之始也”。此时万物素质基本形成,为天地出现前的最后阶段。“气、形、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浑沌”,天地由此而诞生。道家持同样观点。 太素构成宇宙万物始基的最初物质形态。“素”可作“质”解。《礼记·仲尼燕居》注:“素,犹质也。”《白虎通义·天地》篇:“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易纬·乾凿度》:“太素者,质之始也。”参见“太初”、“太始”。 太素道教用语。天地万法形质既成而尚未成体的状态或阶段。《乾元子三始论》:“太素者,质之始也,形质俱名。”《帝王世纪》:“形变有质谓之太素。”《道法会元》卷六七:“太素者,太始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太素,质之始而未成体者也。”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