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陳同生 |
释义 | 陳同生1906——1968曾用名儂菲,原名張翰君,筆名農非、陳蓬,原籍湖南零陵 (今永州),寄居四川營山,1906年 (清光緒三十二年) 生。1924年參加張瀾領導之抗捐運動,遭緝捕,流亡成都; 同年9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赴重慶,入中法大學就讀,並轉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國民革命軍團指導員,師政治部股長和中國工農紅軍師黨代表、特派員。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冬赴成都,先後任《日郵新聞》、《成都快報》、《新蜀報》等報記者、编輯、總编輯。1932年在上海參加社會科學家聯盟、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全國互濟總會等團體,後轉入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4年被捕,抗日戰争爆發後獲釋。1937年8月,任南京《金陵日報》社社長兼總编輯。曾任江南抗日義勇軍總指揮部秘書長。1938年在武漢參加《全民抗戰》编輯工作,並與范長江等發起組織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武漢淪陷後,赴桂林任該學會南方辦事處主任。1939年3月,在湖南衡陽復被逮捕,脱險後潛赴上海,任《導報》主筆。後赴蘇北解放區,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编第四軍縱隊政治部副主任,中共蘇北特委委員兼黄橋辦事處主任,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副主任,通海區行署主任和海啟地區黨政軍委員會書記,東南行署主任等。抗日戰争勝利後,歷任中共華中分局敵工部部長,華中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部長,華東軍區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聯絡部部長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員,南京市軍管會和市政府秘書長,中共南京市委統戰部部長,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部副部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秘書長,人事部副部長,上海第一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共上海市委委員,統戰部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上海市委員會副主席,第三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1968年1月26日在上海逝世。終年62歲。著有《不倒的紅旗》。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