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吕澂 |
释义 | 吕澂(1896—1989)现代学者。字秋逸(一作秋一、鹫子)。江苏丹阳人。早年就读于常州中学,毕业后又至常州高等实业学校、南京民国大学学习农业和经济。1914年进入南京金陵刻经处佛学研究部学佛学。翌年留学日本,专攻美术。1916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务长,并在该校开设美学课程。1918年回南京金陵刻经处协助欧阳竟无筹办支那内学院。1922年内学院成立后,专志投身于佛学研究。先后在该院任教务长、院长等职,并协助欧阳竞无辑印《藏要》三辑。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毕生从事佛学研究,在继承中国佛学研究传统的基础上,一改过去仅就汉译经典进行研究的方法,利用梵、藏、巴等各种文字资料,对勘汉译经论进行研究,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在佛典和教义考订辨伪方面有突出成绩。如对《楞严经》的考证,对《大乘起信论》的辨伪等。因明学的研究,以佛家知识论逻辑为重心,开创了新局面。对唯识学的研究尤有创见,指出印度佛学和中国佛学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用“性寂”而后者用“性觉”来解释“心性本净”;从学说渊源上判明唯识古今学分歧的实质,批评了玄奘门下对唯识古学的非难;进一步论证了其师欧阳竟无关于法性和法相为一种学的观点;有关“佛性”和“种姓”的理论,发展了玄奘五种姓说的思想;以为玄奘译著是不忠于原本之意译,不可盲从。1933年出版的《西藏佛学原论》是近代较早介绍西藏佛学思想的著作之一。对美学亦有研究。认为美感不是纯粹快感,其主要特点是在物象上体验到自身的感情,即“感情移入”现象。强调美感基于生命的“最自然又最流畅的开展”,其获得同“静观”不可分。艺术作品是美感的实现。在美学研究对象上,认为“美”或“美的价值”只是狭义和广义的区别。提出“美学是一种科学知识”,“是一种精神学”,“是一种价值学”,“是一种规范学”的论点,主张参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现代美学思潮》)。在美的本质上,认为凡随从人们最自然的“生”——观照的,表现的,有最广的社会性的,有普遍的要求的人生——的事实和价值,一概都是美的(《晚近美学说和美的原理》)。其美学思想,在“五四”前后有较大影响。主要著作还有《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印度佛教史略》、《因明纲要》、《佛教研究法》、《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美学概论》、《美学浅说》、《现代美学思潮》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