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古体诗 |
释义 |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与“近体诗”相对。指近体律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体。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平仄对仗,押韵也宽。除七言的柏梁体逐句押韵外,一般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整齐划一为四、五、六、七言体,亦可杂用长短句,为杂言体。其中以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为最常见,简称五古与七古。杂言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旧题,有即事名篇,不合乐,亦属古体范围。此外,唐以前即有“古绝句”,唐时亦有作者,与讲求平仄的律绝不同,亦属古体一类。古体诗于发展过程中与近体存在着交互关系。南朝“新体诗”为古、近两体的过渡形态。唐一部分古诗多律句、律联,有律化倾向;而若干作者则有意与近体诗相区别,专用拗句,间或散文化。对此,清人王士禛、赵执信、翁方纲等有专门总结。 古体诗诗体名。亦称古诗、古风。与唐近体诗相对而言。产生较早,不拘句数,没有格律限制,形式比较自由,语言接近口语。常见的有四、五、七言,也有三、六言或杂言。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