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托尔斯泰 |
释义 | 托尔斯泰1828—1910Lev Nikolaevich Tolstoy托尔斯泰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俄国土拉省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学习东方语言和法律。在此期间受到法国卢梭、伏尔泰等人的启蒙思想影响,对农奴制社会感到不满。1847年退学回家,在自己庄园里试行农事改革。1851年从军,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1857年、1860年两度游历西欧。回国后企图通过教育途径改革社会,在故乡创办了二十一所农民子弟学校,不久被沙皇政府封闭。五十年代开始写作。早年著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以及《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等,对贵族阶级寄生腐朽和资产阶级的丑恶生活表示不满和憎恶,但反对农民武装起义推翻地主政权的革命行动,主张以“内心世界精神”调和社会矛盾。六十年代以后写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长篇小说,无情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反映了被压迫群众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情绪。但鼓吹“不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修养”和“人类爱”,幻想用小农社会来代替沙皇专制制度。晚年为抛弃贵族生活离家出走,途中患病,在阿斯达普沃车站逝世。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