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尤怀皋 |
释义 | 尤怀皋(1895—1975)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名志迈,以字行。尤先甲六子,张紫东舅,包天笑表弟。东吴大学附中毕业,游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清宣统元年(1909 年)留学美国,就学于威里斯顿神学院,后转入康奈尔大学农科,专攻农村经济兼畜牧。1912 年与胡明复、胡适等组织中国学生政治研究会。次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14 年任苏州农事试验场场长,次年任上海中美土产公司经理,经营鸡蛋出口贸易。为江苏省农会评议员、吴县农会会员。1919 年当选苏州旅沪同乡会首届评议员,次年当选董事,发起创办并兼任苏州旅沪公学学务主任、常务校董。深受鲍顿·海尔斯所著《三亩地与自由》的影响,与妻戴梦琴在上海创办自由农场,任总经理,率先从荷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纯种奶牛及低温巴氏杀菌设备生产A 字消毒奶,为国人所建第一个乳品厂,与洋商相颉颃。后被推为中华织业教育社农业教育研究会委员,创办家庭服务社,并在苏、杭设置分场。1921 年与穆藕初、马寅初等发起组织留美同学会并任干事。1923 年被聘为江苏教育实业联合会改良推广全省畜产计划委员会委员,次年当选上海牛奶业公会副会长,1926 年当选会长,兼东吴大学上海同学会副会长。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在《生活》周刊发表《我们如何能救国?》,主张衣、食、住、行俭约,大力施行造产、造物、造材、造兵的积极政策,为邹韬奋称赏。次年起在《申报》连载《敬告全国大中学生实行教育救国》,并刊印单行本传播全国。1933 年主张加强乡村建设及乡村教育救国论,在龙华新场设班训练乡村师资,引发回农村去问题的论战。次年与弟在苏州薛家湾创办乡村小学。1935 年当选上海畜产改良促进会执行委员,并创办《家庭星期》周刊,自任主编兼发行人,还被聘为中国科学社图书馆委员会委员兼《科学》杂志编委,次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1939 年任上海难民救济协会同乡组劝募委员会常委。次年任同仁和颜料杂货行股东总代表。1941 年组织中国农牧公司,任总经理,并任中国奶粉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943 年与周信芳等结甲午同庚会,坚守气节。次年当选苏州旅沪同乡会常委、理事。1945 年初参与发起组织上海临时救济难民协会,创办《健康家庭周刊》并任总编辑。1947 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农民党,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兼财务委员会委员。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